來源:MIKI Yoshihito (′・ω・)@flickr,CC BY 2.0
本文獲科技報橘
授權刊登,原文出處
德國思想家 Walter Benjamin 說:「活著就是留下痕跡」(to live is to leave traces)。而新世代體驗城市的方式,無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卡,在機場、在五星級餐館、在誰家的派對,留下令人欽羨的蹤跡。
望下此刻,你面對著螢幕,在「此地」凝視著「他方」。也許是受夠臉書上多數的瑣碎資訊,更不滿動態中充斥讓人眼紅的、忌妒的「小日子、小確幸」,臉書上開始出現一股出走潮,有一部分人早已向身旁的朋友宣示,自己將徹底從臉書中消失!
哪些人會離開臉書?
維也納大學的研究團隊近來公佈一份研究,這項計劃共招募 631 位受試者(310 位離開臉書以及 321 位仍在臉書活躍的成員),受訪者皆來自世界各地,經由網路來自願參與這項研究計畫,並針對他們的人格特質、網路成癮傾向、對隱私權的態度進行問卷調查。
事實上,根據過去的研究,那些離開臉書的人和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差異,他們也會擔心誰看了他們的照片、也會被臉書介面經常的更換而感到厭煩、也會被膚淺的社交互動而惹惱、甚至也會擔心自己花了多少時間乾瞪者眼、目光呆滯地對著電腦螢幕,期待一則紅色的訊息通知,陷入,然後無法自拔。
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研究報告,目前的臉書使用者中有將近一半(46.8%)的人曾經考慮停用臉書,61% 的使用者已經延長停用臉書的時間。而維也納大學的研究團隊則找出了戒斷臉書使用者的身分特質:
多半為男性:在停用臉書的使用者中,大部分為男性(71.5%),仍擁有臉書帳號的多為女性(70.5%)。
稍微有點年紀:退出臉書的人平均年齡為 31 歲,仍使用臉書的群體平均為 24 歲。
比較注重隱私:根據調查問卷顯示,停用臉書帳號的族群對於隱私權的考量高於整體。
比較盡責:戒除臉書者似乎比較盡責、認真,並且會提早計畫和專注於工作任務上。
★ 帶著你的「幹勁」起跑人生,「未完待續」的故事天天開演…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