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dy Rubin。 來源:Joi@flickr,CC BY 2.0
2005年,Google那時常有數十個工程專案同時進行,很多專案彼此之間又有目標上的衝突。有些專案更是保密到家,只有幾位管理高層知道那是什麼,其中最神秘又最有抱負的,當屬Google的智慧型手機專案了:Android。
2007年1月,四十幾位工程師窩在Google大樓的角落,他們每週工作60到80小時,已經持續了15個月,有些人甚至已經這樣工作兩年多了。他們不斷地撰寫與測試程式,協商軟體授權,飛到世界各地找適合的零組件、供應商、製造商。他們覺得自己正在開發革命性的裝置,可以永遠改變手機業。他們已經開發原型機6個月了,打算在年底對外公開……沒想到賈伯斯卻在此時搶先登台公開了iPhone。
Android創辦人安迪・魯賓(Andy Rubin)當時正前往拉斯維加斯,要去找某個廠商開會。賈伯斯的簡報時令他大為震驚,在前往開會的途中,他請司機把車子停到路旁,以便看完整場網路轉播。「天啊!」他對車內的一位同事說「我想我們那支手機沒辦法出了。」
幾週內,Android團隊完全更改了目標,使用觸控螢幕的手機變成了新的焦點,上市日期往後延了一年,變成2008年秋季。工程師開始把iPhone沒有的功能都挹注到那專案裡,以便在上市時有別於iPhone。施密特曾對內部表示「我從來不覺得iPhone出現以後我們就完了,或應該放棄我們所做的。但是既然有人設下了高標,不管我們決定推出什麼,都希望能超越那高標。」
***
時間回到2005年初,魯賓主動找上佩吉,因為他前一年創立Android公司,已經開發出足夠的軟體,可以向電信業者之類的潛在顧客推銷。他覺得獲得Google的肯定可以讓他的推銷更有說服力,幫他籌募到更多的資金以繼續研發。
《連線》雜誌報導,佩吉和魯賓見面時,一如往常遲到了,佩吉一到場,魯賓就馬上走到白板前,開始大談有電腦功能的手機才是科技的未來,佩吉聽得興致勃勃,不過會議還沒開始以前,佩吉已經大致決定要怎麼做了,他問:「Google直接收購Android如何?」後來他對媒體表示:「我們(對行動未來該有的樣子)早就有那樣的想法了,這時正巧魯賓出現,我們都說:『對,我們應該投入那領域,他是最佳人選。』」後來Google以5千萬美元外加獎勵機制,併購了Android公司。
有了Google當後盾,魯賓不再需要擔心資金耗竭,但光是在Google裡運作,一開始對魯賓和團隊成員來說就是個挑戰。
★ 有錢人財富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…
想對、做對,其實你也辦得到!……more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