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舉了很多自己親身的經歷。從他祖父開始,他祖父設計了一台機器,申請了專利,最後量產走向市場。這一切是十分幸運的,因為那時候大部分人會在漫長的過程中遭遇失敗。而現在則不一樣,用 3D 印表機和電腦,按一下按鍵就可以製造自己的產品,或者通過網路找製造商,把 3D 模型發過去,對方把實物發過來。
數位化製造的一大變化,就是可以滿足個性化的製造需求,這和傳統大量化生產完全不一樣。
安德森從《連線》辭職後,創辦了一家名叫 3D Robotics 的公司,現在在做空中機器人,以及網路社群 DIY Drones 的發展。他發表的新書《創客·新工業革命》,正是對新的製造模式進行大力宣傳,他極其看好 3D 列印在這一變革中扮演的角色 安德森如今是 5 個孩子的父親,他十分鼓勵給孩子們使用 3D 印表機,並認為孩子們不是在消費,而是創造。他的孩子會使用 iPad 的軟體,繪製電影中的角色,然後上色,更改尺寸,列印出來。5 年以前,他和孩子們是使用樂高堆玩具,如今則是 3D 印表機,玩具公司需要對此焦慮了。
其實 3D Robotics 公司最早也是從孩子玩 3D 印表機而來,4 年前的一個 17 歲的孩子 Judy,安德森會把自己的一些小部件交給他焊接,隨後他擁有了自己的小型工坊,再到更大的工作室。安德森也參與進來,如今他們擁有兩個大的廠房。他創立的社區 DIY Drones 已經有 4 萬個註冊用戶,總計 200 萬次點擊量。
事實上,現在很多初創公司、設計師都在使用 3D 列印,KickStarter 上很多項目都在用 3D 列印來展示的。它給了少數人低成本、高效率的製造硬體的機會,這和當年矽谷的車庫文化十分類似。
在提問環節,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拋了過去:如何看待郭台銘對於 3D 列印無法實現規模商業化的言論?安德森認為郭台銘的觀點有些狹隘,3D 列印並不是做規模製造的,而是一個做模型的技術。就像富士康的工廠使用鐳射切割機,而 3D 列印使用三維掃描器。3D 列印是給普通人用,就好比網路,大量的業餘人士進入的話,本質就發生了變化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
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.co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