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如果菩薩要接我走的時機到了,我不要急救,就讓我走,我已經準備好了。」這是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在病榻上的囑咐。死亡是人生必經之路,劇場大師用生命最後一刻為大家演繹生命的從容與豁達。
追求善終,大家都期待,台灣安寧照顧協會指出,安寧緩和照顧被公認為是對末期病人最好的醫療照顧方式。為了臨終時能夠走的安詳,台灣完成安寧緩和醫療健保卡註記者,已逾14萬人。
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秘書長杜瀛岳說,很多人以為進安寧病房就是「等死」,其實不是,很多病人治療到最後,忘記照顧身體的基本功能,安寧病房讓身體虛弱的患者,能夠好好休息、好好睡一覺,或是短暫出院去公園走走、看海、吃飯等。
有名廿八歲的癌症患者,連續四個月只能趴著睡覺,轉到雙和醫院安寧緩和病房後,在醫師協助止痛下,終於能夠躺下來睡一覺。
看到受苦的孩子終於睡著,阿嬤和媽媽含淚向主治醫師杜瀛岳說:「我們早就應該來了。」患者在兩個月後離世,生命最後一段能夠得到寧靜,盡量減輕患者和家屬的遺憾。
杜瀛岳說,安寧病房沒有呼天搶地的聲音,也不是進來就出不去,如果發現病人病情變化,仍會診血液腫瘤科醫師進行治療。有名病患,出院以後發現腸阻塞,檢查發現是腫塊所致,安排住院開刀,在加護病房住三天後又可以出院。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緩和主治醫師吳森棋也說,病人到安寧病房不是等死,不適合的治療對希望渺茫的病人來說,反而增加痛苦,不如做好疾病和疼痛控制,改善生活品質。不用擔心簽了安寧緩和意願書後,如果不幸發生意外,醫師仍會盡力急救,絕不因此放棄。
吳森棋說,安寧緩和病房由一個團隊做全人照顧,團隊成員包括社工、心理師、醫師、護士等,不少人一開始會擔心,不願意轉進來,但經過解說後,愈來愈多人能夠接受,許多病人說:「早知道就早點進來」。
社區安寧照顧
幫助病人回家
「人生的最後一程,想要在家裡度過。」這可能是許多末期患者的心願。新北市衛生局七月推出「社區安寧照顧計畫」,由醫療團隊協助生命末期病人回家,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,迄今已經有7名個案加入。
30多歲患者5年前罹患癌症,開刀後化療,去年復發,不再接受化療,但因為呼吸喘回到醫院。病患很想回家,但家屬不放心,擔心沒有醫護人員,無力照顧。
參與新北市計畫後,回家第一天,家人整夜睡不著,擔心有任何「萬一」。
一周以來,醫護團隊每天和家人保持聯繫,家屬反映,這是這幾個月來病患第一次可以吃得下飯,可以排便,晚上睡眠時間也變長了,「從沒想過『回家』可以讓生病的家人這麼舒服」。
新北市衛生局長林雪蓉說,生老病死,是每個人生都必須走過的歷程。生命的誕生是一種喜悅,死亡是生命的終點,要走得有尊嚴。很多人希望在家裡離開,因為有家人陪在身邊,比較沒有遺憾。
林雪蓉說,社區安寧照顧計畫服務對象,將全市29區,分成7大責任區,共有8家醫療院所加入。安寧緩和條例所定義的末期病人,包括癌症、慢性氣道阻塞疾病、末期運動神經元病變疾病、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(如失智症)、大腦病變(如嚴重中風、腦傷)、心臟衰竭等病患。
服務內容主要除疼痛控制和身體照顧外,還有病患和家屬的心理輔導,家屬的哀傷輔導與後續追蹤等。相關詢問可電02-2254-8382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