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來看,全球傳統的經濟觀點,復甦力道皆是由新興市場提供,而非以往的西方強權,但就上周公佈的數據顯示,歐盟的財政似乎可見谷底,未來可見反彈趨勢,為全球經濟注入強心針。
目前來看,全球傳統的經濟觀點,復甦力道皆是由新興市場提供,而非以往的西方強權,但就上周公佈的數據顯示,歐盟的財政似乎可見谷底,未來可見反彈趨勢,為全球經濟注入強心針。
《路透社》報導,歐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經濟體,過去 3 年,歐盟仍不斷向世界釋出各種不安定訊息,如金融市場的恐慌、銀行破產的威脅、政策上不確定性,眾多的因素,拖垮了世界經濟。
在未來,德國或是英國,將帶領歐盟走出,伸手不見五指的經濟谷底。
在上周三 (14日) 根據《路透社》的調查顯示,歐盟第二季經濟成長率,可望上升 0.2%,這將象徵著結束 2011 年底的衰退,經濟首次的向上成長。
但至少在明年結束前,美國掌握全球經濟復甦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。中國經濟腳步仍在放緩,印度貨幣仍無止盡的下跌。
對歐盟來說,即便是最微小的復甦象徵,也顯示今年下半年的經濟狀況,將會有所改善。
穆迪分析公司 (Moody's Analytics) 的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表示,綜合歐盟的數據來看,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的全球經濟,將會是正面的走向。
Zandi 認為,目前全球經濟大環境,在今年下半年會逐漸平穩,且美國在明年初時,將會持續加溫全球經濟。他同時也預估屆時歐洲經濟有會所成長,新興市場經濟也將會趨於平穩。
上周的企業調查,也支持這項觀點,美國與英國的企業將蓬勃發展,而中國企業也將度過今年中最低迷的階段。
只是在過去,也曾有類似全球經濟復甦的跡象,但最終仍是場空談。
在 2011 年初,雖然歐盟處於主權信貸危機之下,經濟也曾表現出復甦的象徵。當時,歐洲央行 (European Central Bank,ECB) 連續兩次的升息,造成了信貸緊縮,尤其是南歐的慘況,進而使歐盟區經濟再次衰退。
英國央行 (Bank of England,BoE) 與 ECB 的政策走向,證明了 ECB 的決策者決心不再重蹈覆轍。(接下頁)